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之窗 -> 校友风采 -> 正文

校友风采

赵中扬:以微行汇聚大爱力量 用青春谱写公益华章

发布时间:2018-02-06      浏览量:




三年来,赵中扬的志愿服务时长已逾1300小时,累计获得4次全国表彰,7次省级表彰和15次校级表彰。图片来源:陕西传媒网

赵中扬获得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暨2016陕西(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最佳创业项目奖”。图片来源:陕西传媒网 

见到赵中扬时,他正忙碌着为第二天的2016陕西省(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的颁奖进行彩排。近一米八的个头,赵中扬看起来略显偏瘦,阳光帅气的大男孩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一遍遍上台、下台,只为第二天的颁奖仪式能够顺利进行。21岁的他,在类似的颁奖台上已经走过无数次。

“起初,我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一些志愿服务,后来我发现助人有隐。”赵中扬说,从一个人,影响到一个宿舍,一个班级,乃至一个院校。

1995年出生于榆阳区一农村的赵中扬,是西安科技大学2013级本科生,也是陕西第一个倡导学生群体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控工作的同伴教育主持人。三年来,他主持申报了3个国家级艾防宣教项目、2个国家级为老服务项目、1个西安市疾控艾防项目,参与了1个西安市疾控校园艾防创新模式探究课题、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三年来,他的志愿服务时长已逾1300小时,累计获得4次全国表彰,7次省级表彰和15次校级表彰。

公益助老 实践助力孝文化传播

赵中扬出生于榆阳区一农村,从小跟外婆生活,品学兼优,乐于助人。初中时多次考取年级第一,参加全国中学生地理知识竞赛荣获三等奖;2010年被保送至榆林中学,三年间他多次向社会爱心企业拉赞助,受到学校师生的好评;2013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安科技大学并获得国家奖学金。

2013年,赵中扬和团队实地调研了养老院、社区、居家三种养老方式的现状后,决定将课余生活的一部分献给助老公益服务。2015年,赵中扬当选为西安科技大学“越福”助老公益团队队长。为更好地改善当地老年人物质、精神生活状况,他主持申报了希望工程激励行动和全国妇联“心系老年”孝心工程“青春伴夕阳”项目,在临潼区大大小小的养老院、社区、村落等老年人聚集的地方,策划、举办多种形式的助老公益活动。

两年来,在赵中扬的带领下,团队影响力不断提高,成为校内志愿服务的标杆、省内学生公益组织的榜样。付出终有回报,赵中扬所带领的团队荣获共青团陕西省委授予的“首届陕西省公益项目大赛”金奖、陕西省教育厅授予的“陕西高校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在向公益创业转型方向上,获得“首届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银奖、“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公益创业赛陕西省银奖。

竭心“防艾” 推动陕西性教育发展

进入大学,赵中扬了解到国内青少年艾滋病疫情增长较快,他认为要想遏制艾滋疫情,必须从青少年入手。于是赵中扬认真研究有关数据,查阅文献、专著,将性教育与“防艾”联系起来。同时,他还组建了调查小组,调查西安高校重点人群性观念和性行为状况,从中窥视不安全性行为表象背后的深层次动因,参与西安科技大学校园艾滋病防控创新模式探究与实践课题组的研究。他希望理论和实践能够结合,得出可以对外复制、推广的校园艾防模式。

大学三年间,赵中扬主持了3个高校禁毒防艾宣教项目,先后受邀参加2015全国性教育青年工作者论坛(北京),中国计生协青春健康高校项目片区经验交流培训会(昆明),临潼区医护人员“一对一”关爱艾滋病感染者、患者工作会,希望工程西北地区公益沙龙等活动,每次外出学习交流赵中扬都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陕西目前有参与禁毒防艾的学生社团20余个,但都缺乏规范的项目管理和技术支持,为了协调各方、争取资源、促进信息和技术的共享,赵中扬发起建立“陕西青年网络”,成为西北地区首个学生社团参与防艾的联盟,他希望通过“抱团”促进共同成长。

赤忱投身于公益慈善事业的榆林青年赵中扬,向我们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他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演绎地淋漓尽致!(见习记者 魏兰 宋欢 通讯员 赵星瑞)


人物链接:

赵中扬,我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2017届毕业生,现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社会学专业,国家奖学金、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西安科技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获得者,陕西省高校红丝带志愿者联盟协调人,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高校防艾基金项目咨询。本科期间,一直从事公益助老和校园艾滋病防控工作,被陕西传媒网誉为陕西第一个倡导学生群体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控工作的同伴教育主持人。主持申报5个国家级高校艾防项目、2个国家级为老服务项目、1个西安市疾控艾防项目,参与了1个西安市疾控校园艾防创新模式探究课题、2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志愿服务时长已逾2000小时,累计获得7次全国表彰,9次省级表彰和23次校级表彰,个人事迹被西安新闻网、陕西传媒网、新华网、中国文明网、网易新闻、华讯网等媒体相继报道转载。